蟲情測報燈誘捕蟲的效果
a.蟲情測報燈日均誘捕蟲853頭,傳統(tǒng)黑光燈日均誘捕蟲448頭。
b.蟲情測報燈幾乎能誘捕葡萄園所有的有羽害蟲,其包括大型的吸果夜蛾、天蛾﹑透翅蛾和小型的葉蟬、蚊子等,而傳統(tǒng)的黑光燈只能誘殺小型的葉蟬、蚊子和一些小型的雜蛾。
c.蟲情測報燈對誘捕的害蟲的蟲體破壞性小,而傳統(tǒng)的黑光燈對害蟲的蟲體破壞性大,殺死的害蟲基本難以分辨。
d.從使用成本方面來看,蟲情測報燈雖然比傳統(tǒng)黑光燈要高,但傳統(tǒng)黑光燈使用時必須架設電路電線,需要雇傭專門人員進行開關燈管理,使用不方便,且需要消耗電能,也給園區(qū)工作人員帶來觸電的危險性;而智能型全自動蟲情測報燈不需要架設電路電線,不需要雇傭人員開關燈管理。
在使用蟲情測報燈的區(qū)域,害蟲幾乎沒有造成果穗損失;而使用傳統(tǒng)黑光燈的區(qū)域,害蟲誘捕不完全,每公頃要造成幾千元的損失,兩者相比,蟲情測報燈的使用效益和性價比遠高于傳統(tǒng)黑光燈。
蟲情測報燈的工作原理
光控工作原理:當環(huán)境照度連續(xù)一分鐘≧4lux時——數(shù)控電路所控制的觸點斷開,測報燈處于待機狀態(tài)(關機);當環(huán)境照度連續(xù)一分鐘≤4lux時——數(shù)控電路所控制的觸點閉合,測報燈進入工作狀態(tài)(開燈)。
雨控工作原理:下雨(濕度≥95%時)——雨控傳感器接到信號——控制器自動啟動——排水系統(tǒng)進入工作狀態(tài)——阻止雨水進入落蟲通道,把雨水導入排水通道,從底部流出箱外。雨停后,夜間測報燈恢復工作狀態(tài),白天測報燈處于待機狀態(tài)。
誘捕原理:采用燈管作為誘蟲光源——昆蟲飛撲——撞擊玻璃屏——落到漏斗——落入遠紅外處理倉內。
昆蟲處理原理:利用遠紅外加熱處理昆蟲,活蟲落入后3-5分鐘即能死亡。為了避免處理倉蟲體堆積,處理倉下部的落蟲活動門每隔一段時間(時間可根據(jù)實際情況在顯示屏上進行設置)開啟一次,被殺死的蟲體落到接蟲盒貯存。為使后落入的昆蟲也能被殺死,特設置為上下兩次遠紅外加熱處理,兩個活動門交替開啟,保證每個蟲體都能再經(jīng)歷一個遠紅外加熱處理周期。
接蟲原理:每天天亮或者根據(jù)用戶設置的時間——轉倉盤轉動一格,更換到下一個接蟲盒。
蟲情測報燈的維護
1、掌握好雨控,定時更換黑光燈管。
一方面經(jīng)常清理燈頂上雨控探頭的污物,使其排水通暢,雨停后能使探頭上的水跡迅速風干;定時檢查接雨滑板左右滑動靈活度,并清潔軌道的雜物,可以在軌道上加少許潤滑油。另一方面,在點燈關鍵期遇連陰雨天氣,拔掉雨控插頭,但雨后次日上午及時收蟲,清理箱內雨水和殘蟲,保持清潔。由于黑光燈管長期工作,其發(fā)光亮度降低和發(fā)光頻率衰竭,影響誘蟲數(shù)量和種類。一般每6個月更換一支新燈管。
2、防止蟻害,及時收蟲。
由于燈光誘蟲箱體內和箱體周圍有大量昆蟲,引誘很多螞蟻覓食,長期會咬破收集袋或進入袋取食昆蟲,螞蟻比較喜歡食取小型昆蟲。如二代螟蛾、稻縱卷葉螟蛾和飛虱,影響燈誘數(shù)據(jù)。有條件的可以在箱體四周做水槽防蟻,也可以在箱體內外定期用衛(wèi)生殺蟲劑噴灑。并且1~2天清理一次箱體外內殘蟲,帶出遠離測報燈。盡管蟲情測報燈能自動收集八天的燈誘昆蟲,但實際上從三天開始就有腐爛現(xiàn)象,特別是高溫或陰雨天氣腐爛現(xiàn)象更嚴重,一般兩天內收一次蟲進行分檢。
3、加裝網(wǎng)罩。
在箱體上的殺蟲燈周圍加裝圓桶型網(wǎng)罩,其網(wǎng)孔大小以邊長為0.5~1.0cm的正方形為宜。其原理是目前水稻主要害蟲形體較大的為大螟,其他蟲體均較小。很多大型昆蟲如鷹翅天蛾、水青蛾、齒蛉、金龜子等熱殺溫度要求較高,進入集蟲袋可能仍為存活狀態(tài),在集蟲袋攪動會使其他蟲體形態(tài)缺損,而且大型昆蟲進入集蟲袋,也增加檢蟲工作量。
15617188295
掃一掃 關注我們
掃一掃 抖音關注